“臣……臣……有所耳闻。”工部尚书岂会不知,沙船出事後,京城忽起流言,称触礁是因皇帝擅改祖制,河运改海运触怒天威,此乃上天降罪。
民间维护河运之声日渐高涨,加之海运致使部分漕工生计无着,民怨沸腾,已隐隐有斥骂熙元帝为昏君之势。
更有人暗中重提前朝故太子旧事,声称故太子妃并未身亡,且育有子嗣。
当时先帝虽然愤怒,却并未废宁谦太子之位,所以他的后人在有心人看来,是有继承皇位的资格。
雪上加霜的是,西境急报传来,安神庆大破九甲七星阵,神翼军节节败退,已退守青州城内。
接连噩耗使得本就忧思过度的熙元帝邪风入体,高烧不退。太医院彻夜灯火通明,直至次日拂晓,方将帝王体温压下。
然熙元帝仍虚弱不堪,连起身的气力都无。
就在皇帝卧病的短短数日间,外界流言甚嚣尘上,已至难以遏制之境。
镜衣使昼夜不停地缉捕传谣之人,可这些散布流言者竟如雨后春笋,抓了一批又冒出一批。
熙元帝倚在软枕上,听彭宣禀报:“谣言多从城西传出,已擒获数人,审出几个小头目。至于幕后主使……尚在追查。”
“这些人……咳咳咳……”熙元帝一阵急咳,徐薇忙为他抚背顺气。
“陛下,您还在病中,这些事就让底下人去处理吧。”徐薇柔声劝道,“既知是不堪入耳的闲言,何必徒增烦扰?”
“朕偏要听听,百姓是如何评说朕的。”熙元帝缓过气来,异常固执,又问,“外间传闻的故太子后人,可有着落?皇兄当真留有血脉?”
彭宣低头,眼神闪了闪:“暂未有消息。”
“继续查。记住,若寻得他们踪迹,立即禀报于朕,断不可伤其分毫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彭宣躬身退下。
徐薇端起旁边的汤药碗:“陛下,药都快凉了,趁热服下罢。”
熙元帝浅尝一口,眉头紧蹙:“太医院开的药总是苦得骇人。”
“陛下慎言,什么死啊活的,您是真龙天子,当享万岁。”徐薇佯嗔,“良药苦口,莫要任性,服了药病才能好。”她柔声哄着,如同对待孩童。
熙元帝嘴上抱怨,还是乖乖喝了药,脸上虽然依旧难看,但嘴唇已恢复了些血色。
他忽而轻笑:“你这般唠叨,与皇兄皇嫂当年如出一辙。”
“谁让陛下自幼就怕喝药呢?”徐薇摇头浅笑。
第164章
“梓潼,你说皇兄尚有血脉存世的消息,究竟是真是假?”熙元帝气虚声弱,语速迟缓。
徐薇眉间笼上轻愁:“若姐姐当真还在人世,且平安诞下孩儿,自是苍天垂怜。可臣妾只怕是奸人散布谣言,意在动摇社稷。”
“朕明白你的忧虑。但皇嫂母子若真尚在人间,朕定当竭力护他们周全。”
徐薇闻言动容,眼眶微红,起身敛衽下拜:“臣妾代姐姐谢过陛下天恩。”
“快起身。”熙元帝温声道,“皇嫂既是你的姐姐,也是朕的嫂嫂,朕岂能不相护?”
徐薇重新落座,轻握熙元帝的手:“只是他们身份特殊……陛下,臣妾恳请您莫要急于翻案。即便要翻,也待时机成熟、证据确凿之时。臣妾不愿见陛下的重情重义,反成他人攻讦的利刃。”
故太子谋逆案乃先帝钦定,熙元帝若贸然翻案,首当其冲便是质疑先帝,实属大不孝。在崇尚孝道的当下,无异于冒天下之大不韪。
加之如今市井流言已不堪入耳,此时翻案,于熙元帝声名更是雪上加霜。
“当年的案子太过复杂,朕追查多年也只得线索寥寥。”熙元帝叹了口气,“倘使皇兄还在,他遇上如今情形,做得一定比朕强。皇兄的孩子定如他一般出类拔萃,要是能找他们回来,朕忧心之事也就迎刃而解了。”
徐薇神色一僵,眸中晦暗不明:“陛下还在病中,太医说了切忌忧思。”
殿内火盆将屋子烘得暖意融融,温热催人困倦。熙元帝在奏折堆里找了许久都没看到想要的那一本:“西境的塘报还没到吗?”
他烦躁地念了一句,又拿起其他的看起来。
此时素问轻推门扉,在徐薇耳畔低语数句。徐薇颔首:“知道了,本宫稍后便去。”
她们动作很轻,可还是引起了熙元帝的注意。
他问:“何事?”
徐薇柔声应答:“是珏儿思念父皇母后,正闹脾气。宫人们束手无策,才来寻臣妾。”